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饮食养生

我国古代就提出什么和什么的平衡膳食观

时间:2024-02-17 23:48:26  来源:http://www.bxysw.com  作者:admin

一、我国古代就提出什么和什么的平衡膳食观

我国中医古典《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二、中国传统的膳食营养观?

五谷即粟(稷)、豆(菽) 、黍、麦、稻 。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

5

三、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些原则

人类的饮食生活,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基准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思想的肇基久远和内容丰富。这种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表现为基础理论的四大原则、文化的五大特性和十大风格。

1、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

一、食医合一

由于饮食中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和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

在周代,中国出现了职业“食医”,“食医”作为王庭营养师,地位颇高,这就是现代营养师的起源。在当时还专门为此设立有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

在当时,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食疗的专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食疗本草》等等。

二、饮食养生

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

一位东晋的著名养生家葛洪,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

三、本味主张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这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

四、孔子食道

所谓孔子食道,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三、菜肴制作的灵活性

四、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五、个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3、民族饮食文化的十大风格:

一、色美——菜肴本色、调配色、生成色。

二、香美——菜肴本香、生成香。

三、味美——菜肴本味、生成味。

四、形美——自然形态美、刀工美、装饰美、动态美。

五、器美——器皿美。

六、口感美

七、节奏美——食序美、食规美。

八、质地美

九、环境美

十、情趣美

四、简述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主要表现在

(一)“以脏补脏”说(以形补形)

唐代医学家兼养生学家孙思邈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例如,肾主骨,他就利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肝开窍明目,他又发明了以羊肝来治疗夜盲雀目,这些方法都大大增强了中国饮食中菜肴的科学性。发展到现在,“以脏补脏”理论和现代饮食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已成为菜肴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发物”忌口说

这一学说为中国饮食中“用料广泛”这一特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其在选料中做到了“博中有精、宽中有窄”,体现了较强的科学辨证性。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晶,其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常见的有鹅肉、鹅蛋、猪头肉、鲤鱼、杏子、李子以及葱蒜之类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等。特别是患有疮疡肿毒或慢性湿疹皮炎之类皮肤病人以及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物忌口更显重要。

(三)既注重食物的基本用途,又重视其价值。如药用价值。

(四)注重食物名称带来的意思。如:春节吃发菜,取“发财”的意思。

(五)主张团圆、团聚,即大家围在一起进餐。

五、与饮食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哪些

为腹不为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